Search

立夏(國曆5月5或6或7日)(今年是5月5日)

立夏到的時候,夏天也就真正開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立夏(國曆5月5或6或7日)(今年是5月5日)

立夏到的時候,夏天也就真正開始了。這時候天氣漸漸轉熱,田間的稻禾已經開始在開花結穗,因此有「立夏,稻仔做老父」的俗諺。

這個時期稻子的生長對於日後的收穫有很大的影響,因此傳統上以立夏來占卜豐歉的諺語很多,像是「立夏北,無水通磨墨」是說立夏這天如果刮北風,這一年會連磨墨的水都沒有,暗示著將有乾旱發生。

如果是「立夏的雨水潺潺,米粟刈到無處置」,立夏日雨水豐沛,那麼米跟粟都會多到沒有地方可以擺,意為豐收。

如果是「三月無清明,四月無立夏,新米舊米價」,也就是說清明不在農曆三月,立夏不在農曆四月,那麼當年所出產的新米,一定與舊米的價錢相同,意味著產量豐碩、價格也就低廉。

節氣與民俗

立夏之後,便要開始進入炎熱的天氣,除了對於作物有很大影響外,人的身體也會受到氣候影響,因此在夏季開始之初,就要對身體進行保養,特別是年紀大的老人家更要注意,因此有「立夏補老父」的俗諺,也就是在立夏這天為父親進補,好讓其安然度過炎炎夏日,不至生出病痛。

有些地方則有在立夏日吃「蒲仔麵」的風俗,蒲仔就是匏瓜,性涼,在夏日食用,可以消除高溫帶來的燥熱感。

另外四月八日是客家人拜伯公的大日子,這天大半人家都會製作草仔粿或米苔目,當作供品。

四月初八這天也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,據說佛陀出世之時,有九龍吐水為他洗浴,因此每年佛誕節,各佛寺都會舉行浴佛的儀式,慶祝佛誕也為民眾祈福。

本文章為純分享傳統民俗知識。
若您覺得不錯,也請您按讚並分享給親朋好友~~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